COPYRIGHT©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.hzeyun.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201000
来源:慧正资讯 2025-08-18 11:37
近日,吉林省聚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++轮融资,由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基石资本领投。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聚科高新在聚醚醚酮(PEEK)这一高性能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进入新阶段。作为国内少数掌握PEEK聚合前端核心技术的企业,聚科高新的发展动态不仅关乎企业自身,更折射出中国高性能材料产业突破国际垄断、实现自主可控的战略进程。
十年磨一剑: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
聚科高新成立于2010年,由材料领域专家慕忠魁先生创立。公司核心团队历经十年研发,成功攻克PEEK聚合前端核心技术,在聚合阶段即实现与英国威格斯(Victrex)等国际龙头产品性能对标。这一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国际巨头对PEEK核心技术的封锁,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全流程PEEK生产能力的国家之一。目前,聚科高新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,其产品性能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,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被吉林省政府纳入国家科技重点支持企业名单。
在技术研发上,聚科高新采取"产学研用"协同创新模式,与吉林大学、中科院等多家985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,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。这种开放创新的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转化,更推动PEEK材料在航空航天、医疗植入、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的应用开发。例如,其研发的航空级PEEK复合材料已通过部分机型验证,医疗级PEEK植入物完成动物实验进入临床阶段。
产能跃升:千吨级项目重塑市场格局
2021年,聚科高新启动总投资2.04亿元的"聚锋高新"年产1500吨PEEK项目,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5000升反应釜核心生产工艺,使公司整体产能提升200%。这一产能规模不仅在国内位居前列,更使聚科高新成为全球少数具备5000升级聚合反应能力的企业之一。凭借稳定的批次质量和市场化运营策略,聚科高新产品快速占领国内市场,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、工业耐磨部件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。
从产业布局看,聚科高新的产能扩张恰逢其时。根据行业预测,2025年国内PEEK市场规模将突破21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6.8%,而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85.4亿元。随着人形机器人、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爆发,PEEK作为轻量化核心材料需求激增,单台人形机器人PEEK用量可达5-10公斤,市场潜力巨大。聚科高新的产能释放,将有效缓解国内高端材料供需矛盾,支撑下游产业升级。
国产替代浪潮:国内生产商集体崛起
在聚科高新快速发展的同时,中国PEEK产业已形成多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。以下为国内主要生产商及技术特点:
中研股份(688716):国内PEEK龙头企业,2014年实现千吨级产能突破,2023年科创板上市。其5000升反应釜技术全球领先,产品覆盖航空航天、医疗等高端领域,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30.57%,位居首位。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4.81%,显示强劲增长动能。
沃特股份(002886):全产业链布局的代表企业,拥有"合成-改性-型材"完整产能,重庆基地20000吨LCP及1000吨PEEK产线2025年投产,目标成为全球最大LCP厂商。其碳纤维增强PEEK材料在机器人关节部件实现减重40%,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。
凯盛新材(301069):依托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资源,重点布局PEKK(聚醚醚酮酮)材料,性能可替代PEEK,在航空航天、医疗领域应用突破。
中欣氟材(002915):全球最大DFBP(PEEK核心原料)生产商,产能5000吨/年,产品通过威格斯、索尔维等国际巨头认证,支撑国内PEEK产业链上游自主化。
新瀚新材(301076):电子级DFBP纯度达99.99%,打破海外垄断,产品应用于半导体晶圆盒制造,2025年产能扩至6500吨。
此外,浙江鹏孚隆、富恒新材等企业在改性PEEK、特种涂料等细分领域各具特色,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。据行业数据,2025年国内PEEK产能预计达10000吨,占全球42%,国产替代率从2022年的30%提升至60%。
产业新图景: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
当前,中国PEEK产业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。国家"十四五"新材料规划将高性能工程塑料列为重点发展方向,工信部明确要求2026年PEEK国产化率超60%,地方政府对千吨级产线给予设备投资15%-20%的补贴。资本市场亦高度关注,2025年PEEK板块多次领涨新材料指数,中研股份、新瀚新材等企业股价年内涨幅超100%。
在应用端,新兴领域的爆发式需求为PEEK打开增量空间:
人形机器人:PEEK用于关节轴承、齿轮等部件,单台用量5-10公斤,若2030年全球机器人产量达150万台,需求将超1.2万吨。特斯拉Optimus、优必选WalkerS等产品已批量采用国产PEEK部件。
新能源汽车:800V高压平台催生对耐高温、抗腐蚀材料需求,PEEK在电机绝缘、电池壳体等领域替代金属趋势明显。
航空航天:CF/PEEK复合材料用于飞机机身部件,可减重30%-40%,国产大飞机C919、CR929已启动相关材料验证。
未来挑战: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
尽管成绩显著,中国PEEK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。国际巨头通过专利壁垒、标准制定等构筑竞争优势,例如威格斯持有PEEK相关专利超300项,覆盖从聚合工艺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。在高端领域,医疗植入级PEEK、航空航天用CF/PEEK预浸料等仍依赖进口,国产替代任重道远。
对此,聚科高新等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生态合作破局:
技术攻坚:布局医疗级PEEK复合材料、半导体用高纯PEEK等前沿领域,联合高校开展"卡脖子"技术攻关。
产业链协同:与上游DFBP、对苯二酚生产商建立战略联盟,保障原料供应;向下游型材加工、制品制造延伸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标准引领:参与制定《塑料聚醚醚酮(PEEK)树脂》等国家标准,推动国产技术规范化、国际化。
从"跟跑"到"并跑",中国PEEK产业的崛起之路折射出高端制造自主化的必然逻辑。聚科高新的融资事件,既是对其过往成绩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。随着技术持续突破、产能有序释放,中国有望在"十四五"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PEEK产业集群,为高端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材料支撑。正如行业专家所言:"当国产PEEK材料在特斯拉机器人关节、国产大飞机机身中闪耀时,中国材料产业的星辰大海才真正开启。"